辽阳先锋 >> 精彩辽阳>> 历史

李兆麟传略(一)

        略(一)

19101946)

1伟大的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遗像.jpg

伟大的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遗像

 

李兆麟,辽阳县铧子小荣官屯(现灯塔市铧子镇)人。1910年11月2日生,汉族。1932年5月,经林郁青(李春发)介绍加入共青团,同年秋转为中共党员。他是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李兆麟率领抗日健儿转战辽吉黑广大地区,戎马倥偬,历尽艰险,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配合我军和苏联红军“逐日寇复东北”“夺回我河山”,功勋卓著。1946年3月9日,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哈尔滨市道里水道街9号。时年36岁。 


从小关心国家大事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李兰逊、孙正宗、张玉华、张寿篯,出身于较富裕的农民家庭。父李文斌,字雅轩、光烈。1887年3月1日生,1911年毕业于奉天高等警务学校,先后在庄河县、奉天南关四局当差。1923年因涉嫌于一房日本女人被害案,先后被关押在昌图、奉天监狱,1926年秋死在狱中,年仅40岁。

李兆麟8岁入本村张武亭办的私塾读书,9岁入大荣官屯初级小学,14岁毕业于吕方寺公立高级小学。然后又在荣官屯李厂宣办的私塾读书2年。他学习成绩优异,又擅长绘画、书法和吹箫,颇受老师和乡亲们喜爱。1926年父亲去世后失学务农,但仍然手不释卷,刻苦自学。

李兆麟在读书时就关心国事。他面对帝国主义加紧侵占中国,而腐败无能的旧政府却一再推行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感慨万分,曾在书箱上刻下“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大字,表达驱除外敌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他还画了一幅《大禹治水图》,寄托自己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理想。1930年,大荣官屯村村长张复俭勒索民财,乡亲们敢怒不敢言。李兆麟得知后非常气愤,义正词严地向张复俭提出质问,问得张复俭无言以对。乡亲们看他主持公道,耿直刚毅,又能写会算,便选他为大荣官屯村副村长。

1930年,李兆麟的姨父张一吼(又名张俊武、张国威、张醒亚,东北讲武堂第七期步兵科毕业生,曾担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后因部下哗变被革职。1930年夏入中国大学文学系,后加入我党地下组织),时常从学校回家探亲,李兆麟常到张一吼家畅谈时事,抒发情怀。张一吼还从北京寄来进步书刊给李兆麟阅读。这些对李兆麟了解社会、向往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1931年5月,地下党员翟乐全(甘肃人,东北陆军北大营军官训练班毕业,在东北陆军第一旅王以哲旅长手下当参谋)因患肺病到李兆麟家附近的二龙山双龙寺(兴隆寺)养病。他是张一吼在东北讲武堂的同学,经张一吼介绍,李兆麟结识了他。李兆麟从翟乐全那里了解到“五卅惨案”等震惊中外的大事,两人经常来往,感情融洽,志同道合。从此,李兆麟懂得更多的革命道理,决心要走革命的道路。 


赴国难  征战沙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土沦丧,山河破碎,东北人民处于危难之中。李兆麟说服母亲,变卖一车大豆作路费,于同年11月辗转来到北平。他化名李烈生,经张一吼介绍在北平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反帝大同盟”。在北平的这些日子里,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作掩护,李兆麟在北平华北大学交了学费,成为这所学校的注册学生。这期间,李兆麟结识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常委、地下党员冯基平(冯乃革)和执委夏尚志等人,李兆麟向他们介绍了东北辽阳一带的抗日武装斗争形势,要求党去领导这些松散的武装队伍,表示自己要重返家乡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冯基平、夏尚志等同志对此表示赞许。年底“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李兆麟到辽西义勇军第四路军耿继周部工作,任文书处处长。

1932年初,李兆麟再次到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汇报工作,请求党组织派人去辽阳组织抗日武装力量。2月8日根据中共北平市委和军委的指示,由地下党员冯基平(任辽阳县委书记)带领李兆麟、杨受天来到铧子小堡,组建抗日义勇军。3月,林郁青(李春发)奉胡乔木的指示也来到辽阳。随后张一吼、孙志远、夏尚志、王守贤、丁济阳、魏名胜、田黎平、孙已泰、侯薪等相继来到小堡一带。因为李兆麟在这里人地两熟,大家决定由他公开出面组织抗日队伍。李兆麟化名李兰逊,联络了辽阳、奉天、本溪一带的“长江队”、“燕子队”、“天地荣”和“平日队”等山林队,为动员各方面力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做了大量工作。同年3月,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名义,在三家子陈楚英院内,由李兆麟主持,召开了有50多人参加的山林队首脑会议,宣告正式成立东北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苏景阳为总司令,李兆麟为副总司令。下设五个支队(后改为团)共3500多人。义勇军成立后,以小堡为中心,活动范围东至歪头山、南至铧子沟、西至烟台(灯塔)、北至陈相屯,袭击日寇和地方反动武装,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3月底,义勇军攻击铧子沟矿警,活捉前日本关东军工兵司令、时任鞍山制铁所采矿课长的久留鲜秀三郎(即中共满洲省委文件中提到的“久留岛”)。在韭菜台歼灭投靠日寇的土匪队“洪盛团”130余人。接着又击溃盘踞在东至唐家堡子、南至小旋、西至铧子沟、北至柳河子,勾结日伪的地主武装“南大会乡团”千余人。义勇军又用口袋战术全歼从辽阳窜到贵子山的日军一个中队150余人。义勇军在节节胜利,军民振奋的大好形势下,队伍日趋壮大。在此期间,李兆麟还劝和亮甲山高迎翔部与刘二堡吴宝丰(三胜)部,避免了两部之间发生火拼,使他们识破日寇的阴谋,掉转枪口,一致对外。当苏景阳受日寇的引诱投敌叛变后,李兆麟机警地稳住其部下,使苏景阳的骑兵队拒绝随同投敌,仍坚持抗日。

1932年7月,小堡义勇军已发展到六七千人。李兆麟联络辽阳奉天两地的抗日义勇军和辽沈各地的乡团、山林队,与赵殿良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一路军一起近万人于8月28日深夜攻打奉天。义勇军一举攻入南关和飞机场等地。伪公安队、便衣队及城内伪军警纷纷起来作内应。伪靖安军王营长率一个排起义。这一仗破坏了敌航空处、兵工厂和无线电台,烧毁飞机库,毁坏飞机27架。这一壮举轰动全国,给日本关东军以沉重的打击。

李兆麟在组织义勇军的同时,还积极组织领导各群众团体的抗日斗争活动。在小堡一带先后建立“反帝大同盟”、“农民大同盟”、“穷人会”、“少年先锋队”、“妇女会”等组织,开展“抗租抗息”、“分粮吃大户”和“高梁斗争”、“苞米斗争”、“罢锄斗争”以及破坏铁路,捣毁电讯设备等斗争。他还带领亲属秘密印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官僚军阀、土豪劣绅”、“反对压迫、反对剥削”、“工人要罢工,农民要罢耕”、“工农群众团结起来,不当亡国奴”等传单,借“庙会”之机,组织儿童到双龙寺、曹官寺、柳河子、三块石、十里河、铧子沟等地散发。他十分关心儿童、妇女的工作,经常教唱革命歌曲,如少年先锋队歌、救亡之歌、工农兵之歌、告我青年之歌、我们的社会要斧镰歌等等,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鼓舞群众的抗日斗志,唤起广大劳苦人民积极走上抗日救国道路的信心。

1932年11月,日寇加紧对小堡一带进行“围剿”,调集重兵实行“铁壁合围”。由于义勇军内部良莠不齐,加上敌众我寡,义勇军遭到严重挫折,各支队大部被改编和打散,仅存的一支“燕子队”,因首领沈宝琳叛变,也逐渐失散。李兆麟被迫离开辽阳,去奉天寻找特委。

 

在本溪和奉天的日子

李兆麟到奉天后,化名李兰逊、孙正宗,按中共奉天特委的指示,立即同侯薪(侯维民)一起转入本溪煤矿从事抗日活动。1932年12月,中共奉天特委又派孙已泰(化名王子明)到本溪从事地下斗争。同时成立“中共本溪临时工作委员会”,李兆麟为负责人。不久又建立团支部,发展杨坚白(杨于典)、徐纶言入团。他们以挖煤、扛木头、推矿车等劳动为掩护,在工人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发动矿工开展对日斗争。李兆麟在煤矿的三坑、五坑与矿工同甘共苦,遇上工人兄弟头痛脑热,就牺牲休息时间悉心照顾,有时还拿出自己的钱去帮助工人解决生活困难,把工人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1933年2月中旬,中共奉天特委把“中共本溪临时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本溪特支,李兆麟任支委。不久,由于沉重的劳动,紧张的工作,以及恶劣的生活环境,李兆麟的肺病越发严重,被组织调回奉天养病。组织上还派人把他的家迁往皇姑屯,后又搬到小南关。3月初,党组织派他去奉天造兵所开展地下工作,中旬经韩锦华(韩学仁)介绍到造兵所当工人。以庞志勇家为据点,李兆麟经常给韩锦华、叶智民、白金凯、庞志勇、庞志猛、王兆利、王纪宽等人讲抗日救国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等道理。他又以工人身份,通过各种关系到南关东北大学、东山咀子讲武堂等地活动,又去伪靖安军营房进行策反活动。5月以后,又相继担任中共奉天特委军事委员会干事,团奉天特委所属的青年士兵委员会负责人等职。他还继续深入肇新窑业、造兵所和靖安军积极进行党的地下活动,秘密开展抗日宣传。

1933年6月22日,由于叛徒告密,中共奉天特委被破坏。李兆麟的家被查封,母亲和妹妹被捕。幸亏邻居一位大娘慌忙跑来报信,李兆麟才免遭拘捕。李兆麟急忙潜回辽阳二台子表弟乔保珍家,筹集了路费,从十里河上火车前往中共满洲省委所在地哈尔滨。

李兆麟到哈尔滨两天后,在道外天泰客栈与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接上关系。从此,李兆麟化名张玉华,被分配在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他先后到北满的海伦、巴彦、珠河等地巡视,宣传抗日救国政策,帮助地方建立抗日组织,不久又调任干训班负责人兼教员。他经常在省委交通员张宗伟家里和马家沟公园等地上课,有时训练班只有一人,他也讲得十分认真。南满游击队张端麟(张秉文)就曾在这个训练班学习过,在李兆麟的耐心帮助下提高很快。

 

驱顽敌  鏖战哈东

1933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遭到部分破坏,李耀奎书记不幸被捕。李兆麟来到珠河赵尚志领导的游击队,化名张寿篯,任副队长。1934年6月,珠河游击队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李兆麟任政委。支队下设三个总队,共450多人,分别由赵尚志、李兆麟、韩光率领,在宾县、珠河县铁道南和铁道北打击日寇。

1934年秋,赵尚志、李兆麟率哈东支队两个总队300多人攻克五常堡,歼灭日伪军500多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物品,这一仗是哈东支队诞生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接着,又开辟宾县、珠河、延寿、方正、五常、双城等县新的抗日游击区,巩固了三股流一带的游击区,打击以“黄炮”、“铁军”为代表的叛逃逆流,使各路义勇军、山林队更加靠近党所领导的哈东支队,使珠河反日武装斗争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35年1月28日,以哈东支队为基础,吸收地方青年义勇军参加,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李兆麟任第一师第二团政治部主任,协助团长李熙山,在珠河铁路北和阿城一带打击敌人。他们在孟家店打死伪军团参谋长,击退日伪向帽儿山进犯的讨伐队,又联合道北义勇军二三百人,进攻老三区,占领敌人重要据点小黄烧锅。随后又攻占大亮子河,将敌人刚修建的军用农场全部烧毁,打得日寇惊恐不安。不久李兆麟由二团调到一团任政治部主任。

1935年春,日伪集中1000多人组成讨伐队,疯狂对我珠河游击区进行扫荡,敌人所到之处烧杀抢掠,造成一片火海,游击区受到极大破坏,我第三军司令部和二、三团主力部队,奉命向汤源一带远征。李兆麟与刘海涛团长率一团200多人,开赴汤原的依兰、勃利一带活动。在方正县大罗勒密地区三家子屯,与李延录领导的四军会师。9月16日,与四军联合攻克南刁翎镇,伪保安队100多人反正。我军又趁林口镇日伪军出来增援,镇内空虚之机,一天急行军120里奇袭林口,为巩固和扩大汤原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36年1月28日,为响应中共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的号召,在汤原县吉星沟(现伊春境内)召开北满抗日部队和军政领导人联席扩大会议,李兆麟被选为扩大会议执行主席。为了统一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会议决定设立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赵尚志为总司令,李兆麟为联军总政治部主任。

1月30日,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代政治部主任。9月,根据《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

 

(选自《辽阳党史人物传》    辽阳市档案馆供稿)

 

中共辽阳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