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先锋 >> 精彩辽阳>> 历史

谢东屏传略

640.jpeg

谢东屏原名谢庆藩。1909年9月7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红旗乡长岗子村的一个富裕家庭。1936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易县敌工部部长、晋察冀边区一地委敌工部副部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干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辽阳县县长。他为革命英勇斗争十二年,不幸于1947年1月7日深夜,在辽阳县塔子岭刚家堡子村的生铁岭,被反革命分子杀害。

谢东屏自幼聪明好学,每天清晨起来就孜孜攻读,直到母亲再三催促才放下手中书本,匆忙吃点早饭去上学。不论是大雪纷飞的隆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他的学习从不间断。

谢东屏从小就立下志向:刻苦读书,打好基础,学好本领,长大为国效力,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1927年8月,谢东屏考入新民县中学师范班。虽然他的身材比较矮小,但他举止文雅、谈吐风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范班的学科很多,每一科谢东屏都努力地学习,上课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学到的知识直到弄懂才罢休。谢东屏非常尊敬师长。有一天听到有个同学叫老师的外号,他把那个同学叫到一边,耐心地劝说:“老师胜似我们的父母,天天教导我们,是很辛苦的,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我们要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说得那个同学连连点头认错。

谢东屏喜欢背诵古诗,练习书法。他书写的“学海无涯苦作舟”条幅,饱满圆润、刚健有力,被学校评为书法佳作,博得师生的赞美。

1932年春,谢东屏考入北平的东北中学。在这所学校里,谢东屏有机会接触一些进步人士,并与一名历史教师关系密切,这位老师介绍一些进步书刊让他阅读。通过阅读他有了深刻的认识,要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只有共同抗日才能把日寇驱出中国。

1934年,谢东屏考入北平东北大学,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抗日周报》等书刊。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对目前抗战形势的认识,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6年5月,谢东屏住在北平沙滩新开路的一个公寓里。他利用这一方便条件,经常在同学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统战的必要性。他说,凡主张抗日的,要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救国。同年,谢东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8月,谢东屏和王建中等人一起投笔从戎,参加了张学良在西安举办的东北军学兵队。西安事变前,谢东屏被调到手枪营,被任命为四连指导员,在西安灞桥一带驻防,并参加了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开始分化、瓦解东北军。1937年2月,学兵队被改编为青年训练班。赵天野为一队队长,杨西光为副队长,谢东屏在队部工作。3月底学兵队再次被改编为军官差遣二队,东调至安徽怀远县。5月,蒋介石勒令解散差遣二队,谢东屏被调到东北军六十七军一0八师做文秘工作。

1937年10月,谢东屏参加了“八一三”淞沪抗战。11月5日,六十七军奉命死守松江掩护上海守军撤退。六十七军付出巨大伤亡,死守松江三天完成任务后,于9日撤出松江。谢东屏被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军四十九军补充团工作,团部在湖北省宜昌,谢东屏被分配到营里做文秘工作。在这里还成立了特别支部,杨西光为支部书记,谢东屏为支委。不久部队开赴江西前线,同日寇进行英勇奋战。

1938年夏,谢东屏和杨西光到东北军四十九军一0五师,谢东屏任师部秘书。这时成立了党的地下组织——临时工作委员会,杨西光任书记,谢东屏和赵天野是支委,主要任务是做军长刘多荃、师长王铁汉及各团长的统战工作。

1939年夏,谢东屏根据党组织的决定撤出东北军,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直属二队学习。由于二队学员都是东北籍,因此二队也称东北干部队,简称东干队。谢东屏认真学习军事政治,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学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列宁主义问题》,还学习中国革命史、世界革命史等。他在窑洞里专心致志读书,时常学习到深夜,因学习成绩优异被评为模范学员。谢东屏不仅在军事素质方面和政治理论修养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提高了党性,树立了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和为党的事业不怕牺牲的决心。1939年底,东干队在抗大三分校被评为模范队,他和其他学员一样发扬了抗大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校风,为模范队做出一份贡献。在抗大期间,谢东屏多次提出申请,要求到前线最艰苦的地方去打击日寇,早日打回老家,解放东北。

1940年9月14日,谢东屏同东干队的全体学员一起整队出发,向站在延河边送行的同志们挥手告别,向晋察冀根据地挺进。大家在队长张学思、指导员高存信的领导下,经青化砭、蟠龙、瓦窑堡到达清涧,在这里参加了“九一八”九周年纪念活动。谢东屏和其他同志一样不顾行军的疲倦,唱起了激动人心的《流亡三部曲》。谢东屏还深有感触地叙述了流亡的经历,深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的发言引起强烈的共鸣。接着,东干队从葭县渡过黄河,最后到达晋察冀军区所在地平山县。几天后,军区决定东干队归抗大二分校指挥,跟随抗大二分校一起参加反扫荡。

反扫荡之后,张学思传达了中央关于东干队先留在冀中军区工作的指示,并进行了动员。11月底,全队顺利越过平汉路,到达冀中军区机关驻地——定县甄村,受到了司令员吕正操、政委程子华等领导的热烈欢迎。谢东屏被分配到冀中军区政治部任干事。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评为模范干部,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阶段,日本侵略军以优势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五一”大扫荡。在反扫荡的残酷战斗中,谢东屏等同志在易县坚持敌后平原游击战,多次配合我军主力部队向敌人进行反击。一天夜晚,谢东屏和几个工作人员露宿在易县小兰村旁,拂晓前突然听到敌人在村里的说话声。谢东屏告诉大家别出声,一个接一个爬到一户屋里钻入地洞。谢东屏进入地洞后,盖上洞口,子弹上膛,打开扳机,镇定自若地说,敌人要是在搜索中发现我们,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把他吃掉,这叫“地道麻雀战”。最终敌人没有发现这个地洞。反扫荡结束后,谢东屏被任命为易县敌工部部长、县委委员,领导全县的敌人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

1943年春,谢东屏被调到晋察冀边区一地委敌工部工作,任敌工部副部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谢东屏被派到东北。10月初,谢东屏来到东北局报到,由东北局分配到辽阳,任辽阳县县长。当时辽阳民主政府尚未建立,市内的行政工作由县政府统一管理。不久,组建了中共辽阳市委,谢东屏任市委委员。

辽阳的情况非常混乱,有武装伪警察,有土匪、地主、流氓,还有以张枢为首的国民党县党部。他们明目张胆地与人民政府为敌。面对严峻形势,谢东屏全力维持社会秩序。颁布了县政府布告,召集伪辽阳协和会、地方维持会头目开会。宣布限时3日将枪支、弹药上缴民主政府,违者依法惩处。之后,陆续收缴了大批的枪支、弹药、战刀和大量军用物资。社会秩序得到进一步稳定。

辽阳当时的工厂,除陶瓷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外,其余全部停产。为了保障工人生活,发展生产,谢东屏提出:“工人是革命的基本力量,是保卫和巩固新政权的主力军。工厂要尽快开工,尽快解决工人就业和吃饭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些工厂开工了,商店开业了,学校开始上课,社会秩序基本好转。

那时,伪辽阳工商会还在进行种种不法活动。辽阳市职工总会建立后,工会代表根据谢东屏“坚持原则,针锋相对”的指示精神,与工商会代表进行座谈,说明职工总会是工人群众的代表,反对一切剥削和压迫。要求他们服从共产党的领导,立即停止工商会一切活动,否则将要采取果断的行动。座谈会后工商会悄悄摘掉了牌子。

谢东屏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接收城市之后,他就指定一家工厂加工粮食,要保证每户200斤。有一次,谢东屏到八里庄检查工作,得知粮仓里还有一批存粮,他高兴极了,让工作队同志迅速组织人力,立即把粮食分给群众。他说:“我们要依靠人民群众,首先要关心人民群众,这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宗旨,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与反动派的根本区别。让人民群众从心眼里说出共产党万岁。”

谢东屏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不忘发展教育事业。有一次,市政府冯德馨反映家乡铧子山区没有小学,想在家乡办所小学,解决孩子就近上学的问题。谢东屏听了以后,马上给铧子区区长郭洪林写信,让他帮助解决建校的房木和砖瓦等问题。不久学校建成,贫苦孩子也能上学读书了。

谢东屏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一心扑在工作上。他从1932年春离开家乡到北平,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整整14年只回家一次。在东北局报到后,本来可以到新民老家看一看,但他却直接来辽阳工作。同志们多次劝他回家看看,他都因工作忙而谢绝了。1945年腊月的一天,谢东屏的胞兄谢庆丰赶车路过辽阳,在布告上发现谢东屏的名字,在县政府见到了谢东屏,叙述分别14年的情景。谢庆丰回家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谢东屏的爱人刘玉秀,全家高兴万分。年年盼,月月想,盼了14年,如今可算有了音信。翌日凌晨,刘玉秀打点行装,凑些路费,领着孩子越过国民党的封锁线,昼夜兼程赶到辽阳,终于见到了分别14年的亲人。

谢东屏就像上满发条的钟,不知疲倦地工作。他经常胃疼。有一次正在开干部会,同志们发现他讲话时头上直冒虚汗,劝他休息改天再开!他却说:“这是老毛病,常事,不算啥,挺一挺就过去了。”群众赞叹地说:“谢县长心中装着天下受苦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1945年12月中旬至1946年1月中旬,为了加强行政人员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学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辽阳市、县政府举办了行政人员训练班。训练班学员共计85名,除新招收的25人外,其余均为旧政权中的留用人员。谢东屏亲自给大家讲课,讲得有声有色。学员们一致反映谢县长平易近人,这样的县长才是我们的好县长!

1946年1月16日,谢东屏在妇女干部训练班毕业典礼上致词说:“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担当起改造社会和建设社会的任务,谁要说女子不行,就应该到厨房里去,谁就该被打倒。”学员韩凤霞致答词说:“谢县长的讲话说出了解放妇女的道理,我们妇女过去受压迫,这回可解放了。”

1月18日,《辽阳第一个解放年》的通讯中写道,辽阳县政府职员召开辞旧迎新联欢会,县长谢东屏和全体职员在做过去一年的回顾与将来的前瞻,他们互相鼓励,辞旧迎新,过好辽阳第一个解放年。同志们说:“县长和我们心连心,我们更应该做好新一年的工作。”

1946年1月27日,辽阳市、县临时参议会在天星电影院召开。出席会议的各界代表261人。谢东屏报告了3个月来的政府工作。

维护社会治安。歼灭盘踞在七岭子的土匪、特务3千余人,消灭了黄大巴掌、郑国秀、跨海等股土匪。在政府中彻底清洗了旧统治力量,改造政权,建立新的民主政权。伪县政府职员300余人中留用120余人。取消街村,建立区公所、工作队和区保安队。恢复工业,救济失业。恢复铧子沟煤矿和灵山、唐户屯的兵工厂。发动群众的工作已经开始。发起清算、减租、反贪污运动,改善了部分群众生活。经济收入共1280万元,大部分是清理敌伪资财。

临时参议会选举邹鲁风为县长、谢东屏为副县长。1946年6月以后,谢东屏再任县长。中共辽阳县委组建以后,谢东屏任县委委员。

2月11日,辽阳民众5万余人在四大庙广场召开“反内战要和平”大会。谢东屏参加了大会。会后5万余人举行游行示威,高呼“制止内战,要求和平,保卫辽阳”等口号。

1946年3月21日,国民党军进犯辽阳,攻打辽阳火车站。东北民主联军四纵队十一旅三十三团阻敌3个小时后主动撤出辽阳。谢东屏、张玉汶等党政领导同志和全体机关干部先撤到安平,后转移到七岭子、河栏、亮甲山、下麻屯、连河、隆昌、吉洞、算盘峪、翁家堡子、刚家堡子等地,在山区继续开展工作。

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五四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谢东屏在翁家堡子召开会议传达“五四”指示,各区立即开始行动。

6月,谢东屏、邹宝骧、黄德带队到辽阳县七岭子辖区千山。当时整个千山山区被大地主(老和尚)盘踞。几座寺庙老和尚占有大部分土地和生产资料,小和尚一无所有,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牛马生活。谢东屏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小和尚和部分佃户以亲身经历和遭遇控诉大地主(老和尚)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罪行,清算了大庙的副管家,并把大庙粮仓的粮食分给了小和尚和缺粮的农民。

谢东屏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心,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敌后斗争。他先后在亮甲、隆昌、安平、连河等地建立区政府。坚持以山区为据点,积极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同时,又组织妇女做军鞋,组织民夫给前线送粮食、出担架、派大车,开展轰轰烈烈的支前活动。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疯狂地向辽阳东部山区进犯。谢东屏贯彻上级关于“县不离县,区不离区,村不离村”的指示,和其他同志坚守山区。10月24日,谢东屏等率县保安团和部分区干部共50多人,从八盘岭急行军到连河。25日清晨大家正在休息时,通讯员跑来报告,算盘峪方向发现敌人。于是部队紧急集合,谢东屏把部队带到水泉沟山上隐蔽。吃过群众送的晚饭,天黑后部队继续出发,晚10时到达大黑山。由于坏人告密,26日上午11时,从隆昌、连河出发的两股敌人包围了大黑山。敌人爬到半山腰被县保安团岗哨发现,随即鸣枪示警。谢东屏命令部队兵分两路突围。战斗持续到下午四点多钟,因敌我力量悬殊,我方伤亡惨重。七岭子区委书记黄德和县保安团李排长壮烈牺牲,十几名同志被俘。谢东屏为了营救同志,身负重伤。他告诉同志们:“不要管我,你们无论到哪都要坚持斗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说完就昏过去了。同志们将他抬到岭南刚家堡子东沟顾广清家养伤。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伤势基本痊愈。1947年1月7日夜间,谢东屏从顾广清家出发寻找部队,走到刚家堡子生铁岭时,被反革命分子蔡玉生和李贵喜暗杀,牺牲时才36岁。

1949年12月20日,辽阳县人民法院将杀害谢东屏的反革命分子蔡玉生和李贵喜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1966年4月5日清明节,辽阳县人民委员会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刚家堡子,为谢东屏树立了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谢东屏烈士永垂不朽!”9个大字,背面铭刻着烈士的生平事迹。“献身革命重于泰山,英雄业绩永世长存”。辽阳县人民委员会赠送的这副挽联,深切地表达了辽阳70万人民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中共辽阳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