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先锋 >> 精彩辽阳>> 旅游

寺庙堂塔

       广佑寺    在辽阳白塔公园内,因东峙巍峨的白塔,俗称“白塔寺”。该寺是辽阳历史上最大的佛寺。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重修碑记载:“始建于汉时,经唐尉迟恭重修,盖古刹也。”坐北朝南,占地18 500平方米。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重修广佑寺宝塔题名记》铜碑载有殿宇廊    房僧舍189间。其中:“护敕圣旨一道、牌坊一架、山门三间、天王殿五间、敕香亭三间、钟鼓二座、碑亭四座、前佛殿五间、中佛殿七间、转轮藏楼五间、大悲殿五间、地藏殿三间、伽蓝堂三间、    祖师堂三间、东西廊房六十六间、僧纲司衙门十六间、禅堂十六间、斋堂、僧房共四十四间、殿主房三间”。藏经阁收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赐镌刻藏经678函。广佑寺沿至清末,一直是辽东地区佛教活动中心。每逢法会,僧俗云集,香烟缭绕,钟鼓清响,诵经不绝。    。

  金皇统五年(1145年),金世宗完颜雍的母亲贞懿皇后李洪愿在辽阳清安寺落发为尼。金熙宗完颜宣诏李氏“通慧圆明为号,赐紫衣”,特许拨出“内府金钱三十余万,即东都建清安寺”(辽阳广佑寺)。御敕题匾“大清安寺”,并在寺东南隅为其营建垂庆寺尼院独居。当时僧徒仆从400人,有巨资百万。元代,雪庵和尚住持广佑寺。雪庵俗姓金,精通佛法,广有影响,皈依者众多。晚年至千山香岩寺住持,现存其汉白玉碑。明代,大清安禅寺复其广佑寺称,永乐六年(1408年)女真人童道圆,字镜堂,任辽阳僧纲司副都纲,兼广佑寺住持。为僧52年,弟子40余人,圆寂于广佑寺东庵永宁寺,至今尚存圆公塔及《辽阳僧纲司副都纲兼广佑禅寺住持圆公塔》碑铭。清代中叶,五台山少月禅师住持广佑寺,颇有声望。天聪、康熙、道光年间多次奉敕重修。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东巡祭祖,驾幸寺中,著有“袈裟圆可二三里”和“驯檐来紫鸽,涌地出青莲”的诗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佑寺为辽阳义和团活动的中心,九月被沙俄侵略军烧毁。1908年,日本侵略者占地6.2公顷,建白塔公园,毁掉古庙,改建神社。建国后拆毁。

  广佑寺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遗址至今尚存。从高台的石础、铜佛、龟驮碑座,散存的莲瓣和缠枝牡丹纹饰的大殿础石等,足以说明当年建筑规模之壮观。

  今逢盛世,2002年初,重修广佑寺,将于2004年竣工。

  广佑寺铜佛:

  辽阳广佑寺今尚有二尊古铜佛像,其一为药师佛,民间传称白塔寺自来佛。药师佛即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为大医王。按佛经所说,是东方琉璃国土的教主,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明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因此,辽阳佛教信徒对药师佛信仰很盛。广佑寺药师佛像铜质,外层鎏金,整体高2.98米,佛高2米,头部0.68米,身1.32米。身披袈裟,结跏趺坐,头上肉髻螺发,双耳垂肩,眉目修长,双眼微睁。右手执物,左手向上结定印,安坐在莲花台上。莲花台高0.98米,周长2.6米,鎏金铜质。广佑寺药师铜佛是十分有价值的珍贵文物,专家根据造像推断,为元代或更早时期的佛像。1900年,广佑寺被烧毁后立于白塔公园之中。2002年恢复广佑寺,在白塔公园塔南升座。

  辽阳广佑寺留下来另一尊佛像是普贤菩萨铜像。普贤菩萨梵名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之意。他和文殊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佛像的胁侍菩萨。佛经中又把他称为“十大愿主”(或十大愿王),象征着真理。广佑寺普贤菩萨像铜质,外有鎏金。整体高1.72米,佛高1.47米,头部0.54米,身0.93米,头戴宝冠,双耳垂肩,双眼微睁,左腿单趺,右腿立膝,左手撑地,右手扶膝,身披袈裟,束腰端坐在莲台上。莲台高0.25米,周长1.78米,铜质鎏金。广佑寺普贤菩萨铜像是十分珍贵的文物,专家根据造像推断,为元代或更早时期佛像。1900年9月,沙俄侵略者烧毁广佑寺,一直露立在白塔公园之中。1996年7月26日,移入观音寺升座。2002年恢复广佑寺,在白塔公园塔南升座。

  圆通禅院    座落在辽阳白塔西北部约100米原广佑寺旧址的土台之上。大殿5楹,始建于2002年1月19日,同年5月18日竣工。仿辽代建筑风格,坐北朝南,青砖合瓦,金壁辉煌。高17米,建筑面积1 350平方米。殿内外红柱上刻6幅楹联。殿内正位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香樟木质贴金,高6.2米,精雕细刻,法相庄严,仪态轩朗,慈容整肃。侧侍善财菩萨和龙女菩萨,东西两侧为观世啬菩萨三十二应身画像。殿后北开为万佛堂,两侧高悬千佛光明灯,供奉信士认捐的佛像。供桌东侧供奉延生牌位,以求消灾延寿,吉祥如意;西侧供往生牌位,以求离苦得乐,往生极乐。

  圆通禅院是修复的广佑寺一部分,于2002年6月9日(农历4月29日)开光,晨钟暮鼓,经声传响。现已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栖云寺    在辽阳宝净山南麓。碑载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问,又有碑载建于金大定时。群山环抱,云雾依栖,故名栖云寺。古刹坐北朝南,占地18 000平方米,东西两峰分别对峙三座石雕塔;寺前有一对青石狮子,围墙东南、西南,建有钟鼓二楼;寺中立汉白玉石碑,有铜佛30尊,泥佛和木佛470余尊。殿房42间,分五层大殿。前为山门殿3楹,彩塑密迹金刚力士护持;次为天王殿3楹,迎面弥勒菩萨坐像,背立韦驮菩萨像,两侧四大天王站像;三层为大雄宝殿5楹,中奉三世佛,两侧塑十八罗汉;四层为观音阁3楹,正位观世音菩萨像;后为地藏殿,有十阎罗像。尚有三霄殿、胡仙堂、佛堂、经堂、僧舍、客房等。塑像高大,游人昂首方见其面。塑像、浮雕在烟雾中有动感,檐雕禽兽神态各异。寺碑5甬,

  记载9次大修。

  栖云寺风景秀美,寺内有井,井中有横木,前后各有一坑,传为雷霹塌沉形成。云雾缭绕,松涛泉韵,构成古刹十三景。每逢法会,游人信众甚多。1966年9月被拆毁,现只有石碑座残存。

  太河寺    位于辽阳太子河北岸,辽阳县小屯镇崴子村南麓,因临河而得名。该寺相传建于唐代,占地80亩,殿堂18间,歇山式建筑,内塑高3米以上佛像50多尊,小佛像70多尊,其中明代韦驮像尤为珍贵。寺后云台山南麓悬壁上人工雕凿大小18洞,俗称罗祖洞,是唐代开凿的石窟。各洞供奉佛像百余尊,其中第8洞分上下层,内塑罗祖像,头戴冠,颔垂髯。碑载:明宣德六年(1431年)其洞称“水莲观音洞”。清咸丰元年(1851年)碑载:“有开山罗陀僧参修于此,曾名此为水莲观音阁洞,又名罗陀洞,后因罗陀僧修成正果,遂名罗祖洞焉”。“陀洞悬珠”是明代辽阳八景之一,指罗祖洞内,有一圆石,虚悬若珠。山势耸秀,清流其下,名人题咏颇多。1966年9月17日,太河寺与罗祖洞同时被捣毁,现在只有石窟残存。

  龙泉寺    座落在辽阳县甜水满族乡三道岭村北山丘之上,传建于唐代。占地4 285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坐北朝南,背依峭壁,前临幽谷。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依坡而起,清泉贯穿中轴线,至寺前喷涌而出,蜿蜒而下蓝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同治六年(1867年)大修。1966年“文革”中佛像被毁,改建养老院。1993年复建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龙王殿、韦驮殿、三圣殿、三霄殿、护法堂、禅堂、客堂、比丘尼舍。现已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鸡鸣寺    在辽阳县河栏镇鸡鸣寺村北山上,始建于唐代。《辽阳古迹遗闻》载:相传唐太宗征高丽驻军于此,令鸡鸣进军。夜未半,闻鸡鸣,乃整队起行,忽遇敌人夜袭,因已整队,乃获大胜。太宗感鸡鸣之故,使军士搜山,至山墩,忽闻鸣声出地下。令掘地求之,得石鸡首,唐太宗遂命建寺。寺院依山起建,坐北朝南,石阶直通北山。入山门,前殿3楹,正殿3楹,配房6间,明清石碑数座。1966年被毁。现在只有残破的石阶、散卧的石碑尚存。

  龙峰寺    座落在辽阳县下达河乡下涧村东龙峰山山谷之中,建筑面积l 596平方米。寺中碑载:“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后经辽金元,历明,有僧人释贞全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修葺.”“清乾隆四十四(1779年),铁岭天仙宫弟子安来福道人云游至此,改龙峰寺为保清寺,白云洞为灵神洞”。清末又改成佛教寺院。“文革”中佛像被毁,僧人出寺。1995年5月,下达河乡信徒及还俗僧人申请恢复龙峰寺,建圆通宝殿、地藏殿、三觉殿、上客堂、僧舍、金刚殿、龙佛阁、释迦佛舍利子托天宝塔。圆通宝殿2层,建筑面积216平方米,前殿5楹,内奉正位毗卢佛、释迦佛、阿弥陀佛;后殿3楹,内奉正位观音菩萨,胁侍善财童子、龙女。拟建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讲经堂、念佛堂、祖师殿、上客堂、五观堂、济公活佛巨型浮雕、藏经楼,整个寺院在建筑中。

  龙峰寺背依龙峰山,俯临下达河。南望山峦叠翠若“孔雀开屏”;北仰呈现“金刚力士”、“龟石望月”、“金蟾迎旭”诸景观;左有迎客松,右有“大金刚峰”、“二金刚峰”;峰峦跌宕,似二龙伏焉欲飞。河水清流蜿蜒,依山环绕。现已成为风景旅游的佳所。

  天齐庙    又称东岳庙,座落在辽阳城内东五道街,建于金代垂兴寺旧址之上,占地面积约8 000平方米,是一座道教庙。庙体坐北朝南,前置石狮,四周围墙。山门3间,中为过厅,东西便门,左右牛头马面殿。钟鼓二楼,碑亭一间,龟趺石碑。正殿5楹,内供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坐像,两旁各塑四员将士站像。两廊10楹十王殿,塑十殿阎君、十八重地狱。东廊塑有五殿九重地狱,为一殿秦广王、三殿宋广王、五殿阎罗王、七殿泰山王、九殿卞城王,西廊塑有五殿九重地狱,为二殿楚江王、四殿仵官王、六殿平等王、八殿都市王、十殿转轮王。各殿皆塑阎罗、判官、鬼吏。殿东为土地祠,西设胡仙堂;正殿后护法殿1楹;二层地藏殿3楹,东西配房为道士住舍;三层为后殿。天齐庙一直延续至建国初,因无道士管理,庙貌毁坏。

  华岩寺    座落在辽阳县八会乡华岩风景区,和通明山隔道相望,与千山仙人台毗邻。寺周石椅、仙桌呈奇,参天古木成荫,山花烂漫,溪水潺潺。寺中屹立千年古松,周长2.85米,白云在枝间缭绕。寺上井泉清冽如醴,冬暖夏凉,源高流长。山里残存数个捣米石臼,留下唐太宗征战辽东的美好传说。

  残碑载:华岩寺始建于元代,曾是辽阳东南部山区佛教名寺之一。寺院宏伟壮观,佛像庄严,塔林肃穆,鼎盛时曾住300余僧人。“文革”中被毁坏。目前,正在复修佛殿,远来旅游观光者日益增多。

  永宁寺    位于辽阳庆化公司南厂清云山南坡,始建于明代,为广佑寺东庵。寺院背依青山,坐北朝南。山门3间,中为过厅,左右置泥塑密迹金刚力士。大殿3间,内奉释迦、药师、阿弥陀佛。佛龛后奉坐面北观世音菩萨。东西配房各5间,设伽蓝殿、护法堂、三霄殿、禅堂、斋堂、僧舍。寺院后为塔林,共7座,其中有明代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建的辽阳僧纲司副都纲兼广佑寺住持释道圆墓塔、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建的慧禄墓塔。1966年“文革”中遭到破坏,只有圆公塔尚存。1981年5月25日,永宁寺圆公塔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  庙    座落在辽阳市文圣区东大街文庙广场。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布局严谨,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祠等建筑在南北走向的同一中轴线上。分三层院:第一层院,前为照壁,左右两块满汉文下马石碑,照壁面对牌坊楼式棂星门,门楼围墙,东西角设腋门;第二层院,前为泮池,过泮水桥,建5楹戟门,硬山青砖合瓦,中间过廊,东忠孝祠,西节烈祠,内奉文人名师; 第三层院,主体建筑大成殿5楹,重檐歇山,飞檐起脊,青砖合瓦,朱红殿柱,殿中正位奉至圣先师孔子像,东侧复圣颜子、宗圣子思;西侧述圣曾子、亚圣孟子;东西两亭列奉孔子的贤德弟子,大殿的两庑奉祀先儒116人。

  大成殿后起土山,建崇圣祠,内奉孔子的五代先祖。庙内还置香亭、经阁、碑楼,清代帝王数方题匾。1900年沙俄入侵,抢掠一空。虽经1934年补葺,又毁于“文革”之中,现改建为文庙广场。

  永安寺    座落在辽阳市文圣区新运大街244号,占地面积l 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3平方米。永安寺原名永安堂,传载系三国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家庙改建而成。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大修。庙体坐北朝南,青砖围墙,南北各有一座单间大门,前山门匾额书“永安堂”,后山门匾额书“三圣庙”。有牌楼、地藏殿、观音殿、三圣殿,东西配房,青松数株,道光、光绪年间古碑各一甬。永安佛堂原为比丘所建,1940年,比丘尼释昌然从比丘扁尘接管为比丘尼寺院,改称观音堂。

  建国前,有房屋52间。1966年“文革”中寺院被砸毁。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比丘尼先后归集观音堂,为有别于观音寺,更名为永安寺。修复大殿3楹,正位奉观音、文殊、普贤菩萨,十八罗汉列坐东西。东耳房为地藏殿,西耳房为三霄殿。新建左右配房各7间,东为尼舍,西为尼舍和斋堂。山门3间,中为门厅,东为经书流通处,两侧门房各3间。庭中耸立3层宝鼎,碑2甬,四周院墙,庙体掩映在周边林立的高楼环拥之中。寺院横匾“永安寺”,殿前竖楹“永驾慈航,弘愿普渡,引众生同登西天乐土;安居竹林,闻声救苦,导三界共瞻南海祥云”。

  关帝庙    俗称老爷庙,在辽阳老城西门外,是辽阳历史上最大的道观。始建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占地约12 000平方米。背北朝南,青砖围墙。照壁、牌楼、山门、戏楼、武成门、武成殿、伏魔殿、汉中王殿均在同一中轴线上。

  照壁用青砖雕砌,五龙起舞,星宿、人物交错。牌楼木制结构,高8米,面南悬匾3方,东书“英武圣人”,西书“亘古一人”,中书“浩气流行”。面北悬匾3方,东书“山灵紫气”,西书“乾坤正气”,中书“威振华夏”。山门朱漆立柱,青灰合瓦,斗拱彩绘,置立匾,红地金字“关帝庙”。山门3间,东西为马殿,东殿立彩塑赤兔马,西殿立彩塑黄骠马。入山门北为戏楼,两侧明柱木刻竖楹:“莫恨吞吴,吴宫花草埋幽径;休劳削魏,魏国山河伴夕阳”。登13级台阶至武成门,悬横匾,中书“如意在天”,东书“忠贯日月”,西书“英风万古”,两侧为酒仙祠和吕祖祠。武成殿5楹,红漆明柱竖楹:“忠义不参禅,战马嘶时皆贝叶;英雄能证果,宝刀挥处是杨枝”。内奉正位檀香木关羽塑像,冕旒金身,称关忠义帝。1914年,右侧旁置岳飞坐像,称岳忠武王。伏魔殿7楹,门匾书“浩然正气”,竖楹:“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不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伏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内奉正位铜铸关羽坐像,高2米,金面怒容,蚕眉凤目,五绺长髯,头戴冕旒,身穿绿袍,手执笏板,前置香案、供器,左有关平托印,右有周仓持刀塑像。东庑为桓侯殿5楹,横匾“扶危定倾”,内奉正位彩塑张飞像,重眉阔口,虬须怒目,身着盔甲战袍。西庑为赵将军殿5楹,横匾“隐消夷患”,内奉正位彩塑赵云像,面白如玉,头戴金盔,身着白袍金甲。后为汉中王殿5楹,殿中奉刘备坐像。殿东北为三代殿3楹,红漆明柱竖楹“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内奉正位关羽坐像,案置文房四宝、《孙子兵法》。

  四大庙    始建于明,包括祖师庙、娘娘宫、火神庙、城隍庙。

  祖师庙在辽阳城内西五道街,复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居4庙之中,为道教场,大殿三楹,殿内正位供奉各行祖师牌26位,大殿悬挂横匾33方。建国前,已无神像,由释能安更为佛教寺院,1966年被毁。

  娘娘宫与火神庙相邻,位于其西部。山门3间,中为过厅,正殿和山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左右配房,正殿主奉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1900年,遭到沙俄毁坏。

  火神庙位于东部。《全辽志》载,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山门和大殿相对,左右配房,大殿主奉火神。1900年,遭到沙俄破坏,移至北城墙内。1966年尚有房12问,后改为民宅。

  城隍庙,在祖师庙东,山门和大殿相对,左右配房,始建于明代,主奉城隍神像。1900年,被沙俄毁坏。

  四庙互连互衬,绿荫垂亭,庙前有一大水池 (现科普公园处),池水澄清,洁明如镜。每至晚霞映照之时,清晰可见白塔、倒影映现水中,奇特美妙。“白塔晚晴”是明代辽阳一景,红霞、白塔、绿荷在清波中荡漾。

  清风寺    座落在辽阳县首山镇马伊屯村北首山南麓。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占地3 418平方米,殿堂34间,地处首山群峰环抱之中。依山建寺,坐北朝南,沿势而上,山门、正殿、后殿在同一中轴线上。东西跨院,四周围墙,歇山式木结构,雕梁画栋,具有典型的明代寺院建筑风格。寺门3楹,中为过厅,左右门房置泥塑密迹金刚力士像;正殿3楹,额匾“秦梦汉觉”,左右竖楹“鉴别有定衡,行他是是非非难逃慧眼;慈悲存隐念,即使林林总总及早回头”。禅堂额匾“昙花香远”,左右竖楹“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尔;扣禅关而徐步御风泠然”,为清乾隆通政使司参议王尔烈撰书。寺内有佛像百余尊,“文革”中遭毁坏。1985年10月,该寺由公安部门辟为劳教人员看管所。其后,县文物部门接收,1995年修葺告竣。1988年12月20日,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庙    在宏伟区曙光镇,始建于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占地约10 000余平方米,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庙。庙体坐北朝南,建筑排列严谨,院内宽阔整齐。山门殿一间,塑哼哈二将,四周青砖墙环绕,钟鼓二楼分立两边,正中通过大牌楼门,步上石阶双檐庑殿,殿楹金龙盘蜷,高藻金碧辉煌。大殿5楹,立匾“灵霄宝殿”,殿内端坐玉皇大帝铜像。两厢普天星君、诸天王、金甲神站护,东西两侧,塑有28宿像。东西两厢6间,伏魔大帝3间。玉皇庙经清代多次修缮完备,悬有天聪四年皇太极“莫不尊亲”题匾及乾隆帝等题匾。有数甬碑载修葺盛事。1905年日俄战争时,庙内建筑遭破坏,又经“文革”毁坏,庙迹全无。仅存复修玉皇庙碑,碑阴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祖曹振彦题名,现收藏在辽阳博物馆。

  弥陀寺    在太子河区东京陵乡新城村。清崇德六年(1641年),恭顺王孔子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大学士范文程等建。置天王殿、华严堂、大雄宝殿、地藏殿、伽蓝祖师殿、僧舍、集云堂等,规模大,僧众60人可同堂拜佛。寺前有八角经幢,上刻梵文汉文佛说金刚延寿陀罗尼神咒。民国初期,佛像无存,殿宇被毁。存崇德六年《新建弥陀禅寺碑》,高2.7米,宽0.94米,范文程撰文。碑阳记载孔子有德等向后金努尔哈赤歌功颂德,碑阴刻写石廷柱等百余名官员题名。其中曹得先、曹得选、曹世爵乃《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上世祖人第3房人物,为研究曹雪芹祖籍在辽阳提供了珍贵资料。

  清真寺    位于辽阳武圣南路43号,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占地1785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坐西朝东,寺内建筑匀称地布围在东西向的轴线上,青砖檐墙围起。前后两院,东西深51米,南北宽35米,正门对开,设在面街的东端,5间对厅,中间穿堂。左侧2间房为迎接来宾、会晤参谒的客堂;门的右侧2间房设办公室,为市伊斯兰教协会、市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料理事务的地方。

  一进院落内南北各5间配房。南5间为男沐浴室,是男穆斯林礼拜前大、小净之处;北5间为教长室和讲堂,是平素向穆斯林讲授经典,办理教务的地方。面东明3间的庑殿为“省心殿”,也就是清真寺的“帮克楼”。殿前立石碑3方,悬挂横匾3方,南书“处守清规”,为清代辽阳州正堂龚文撰题;北书“还朴归真”,为清代山西提督王相庭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撰写;中间“纲维理数”,为清代礼亲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撰题。二层殿主体是礼拜殿,楼阁式,分上下两层。一层为六冥盔顶圆楼,下面则与腰殿飞檐相抵,前后毗连,拼成凸字形平图。礼拜殿可容纳数百人礼拜,殿内雕梁画栋,山水花鸟,绘画精美。登上阁楼凭栏眺望,近可俯瞰寺内全貌,远可浏览古城盛景。阁楼为半圆形顶盖,铁刹杆上托镶一芽锡铸新月,为伊斯兰教教堂标志。

  越过礼拜殿两侧山墙连接的拱形门,可到二进院落。南侧自东向西为锅炉房l间,女沐浴室3间,殡仪馆(俗称买汰房)5间。殡仪馆青砖灰瓦,色调幽暗,庄严肃穆,是信奉伊斯兰教族人逝后停人整理之处。西端为后大门,平时不开,为信奉伊斯兰教族人出殡走车之通口。

  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2年以来,省、市政府多次拨款,清真寺管委会组织人力,筹资对楼殿进行修葺。现在清真寺已整洁有序,焕然一新,成为完整的教堂建筑。1991年12月19日,被辽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阳寺    俗称老洞、观音洞,位于汤河西岸,弓长岭区汤河乡柳河村白云山南麓,占地面积9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平方米,塔院260平方米。朝阳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乡民谷元印集资辟为禅林。嘉庆十五年(1810年),乡民许德海、谷洪贵重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禅宗临济宗比丘尼觉悦、觉恺从观音寺比丘空祥兑得,改为比丘尼庵。宣统三年(1911年),率徒昌体、昌宝、昌盛等再次整修。有正殿3楹,尼舍3间。至1966年9月“文革”中,寺院被毁。1987年,柳河村委会集资30 000元,建风景旅游点。1994年3月22日,更名朝阳寺。复修和扩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由南至北在同一中轴线上。青石雕狮,后为山门,大门对开,两边侧门,山门匾额“朝阳寺”。大雄宝殿内奉正位释迦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樟木精雕,真金装身。侧位文殊、普贤菩萨,左右护法韦驮,伽蓝主者菩萨。西侧为地藏殿3楹,建筑面积86平方米,正位奉地藏王菩萨,墙置灵牌。大殿后为观音洞,也称朝阳洞。洞口西南向,高2.5米,宽1.4米,再人豁然开朗,高3.5米,宽4米。往里小口高1.03米,曲身可入。洞中冬暖夏凉,长年温度12至15度,石灰岩洞壁如龙虎作盘曲回顾状。人洞10米处较为宽敞,置莲花座,上奉汉白玉质滴水观音菩萨立像。东跨院二层小楼,上下8间,建筑面积192平方米,为比丘厄舍。居仙洞正位,依山朝南,高1.8米,宽1.4米。入洞开阔,高4.5米,宽9米,深16米,洞上有洞,高险不可测;下有暗泉,旁有侧门;内奉胡仙、三霄娘娘、陈抟老祖、吕祖像。西跨院二层小楼为居士林,上下8间,建筑面积192平方米。庭中花坛耸立6米高汉白玉观音菩萨像。院墙北另置别院,为比丘尼塔林。朝阳寺建筑古朴有序,现在已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祥云寺    座落在灯塔市铧子镇大达连村,占地3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 31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经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两次大修。1966年“文革”期间,祥云寺被毁。1997年恢复祥云寺。建钟楼、鼓楼、天王殿、正殿、念佛堂,又雕汉白玉观音菩萨像,竖立在大殿东侧汉白玉护栏之中。院后古松挺立,四周青砖围墙。

  观音寺    座落在辽阳市中华大街207号,高30米突兀而起的土台之上。占地面积6 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 300平方米。观音寺建在辽代天显三年(928年)东丹王宫遗址上。明弘治十三年(1499年)改建为御库,俗称金银库。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始建观音寺。经雍正、乾隆、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二年(1863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多次修葺。清末民初,改建为经商山东会馆。1915年,释济生和尚用600元购回,更复佛教寺院。相继扩建,至1966年,有正殿、禅堂、娘娘堂、胡仙堂、十方堂、客堂、关帝殿、地藏殿、钟鼓楼等28间。1984年,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先后修整牌楼门、天王殿、圆通殿,由下至上,由北向南,贯穿在中轴线上。石牌楼建于1992年5月,楼高8.4米,长11.5米。楼门北向匾额“观音禅寺”,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南向匾额“关东古刹”;竖楹,“座下莲花占断西湖三月景;瓶中杨柳分来南海一枝春”,为清末王之瑞撰联。法王殿建于1994年,长12米,宽9.6米,高6米,建筑面积115.2平方米。法王殿东峙鼓楼,西峙钟楼。圆通宝殿建于1998年5月,同年11月告竣。长23米,宽15米,高12.2米,建筑面积345平方米。面阔5楹,北向雕柱挂两幅竖楹。殿北东侧配房为客堂,西侧配房为斋堂。院庭立宝鼎1尊,石碑4甬。寺院东坡依山建有三霄殿、地藏殿、护法堂、僧房、居士林。

  观音寺是辽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为市佛教活动的中心,文化古迹游览的胜地。1983年11月14日,辽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澜寺    座落在灯塔市佟二堡村西北角,占地5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 20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光绪八年(1882年)碑载:有“佛殿一座、关帝殿一座、旗杆一对、山门一间、官所三间、仙家堂一间、天王殿一座、虫王殿一座、马殿一座、钟鼓楼二座”。有清乾隆年间碑和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修碑,乾隆年间进士王尔烈题匾“英风万古”,寺院僧人10余人。1966年“文革”期间寺院被毁。1998年5月,恢复安澜寺。择地重建,正门对开,左右马殿,置有侧门;伽蓝殿3楹,主奉伽蓝主者菩萨;天王殿3楹,正位弥勒菩萨,两侧列四大金刚,背立韦驮菩萨;大雄宝殿5楹,内奉正位释迦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18罗汉列坐东西;配殿置钟楼、鼓楼、虫王殿、护法堂;左右配房为客房、斋房、僧舍、居士室、库房等,庙貌一新。

  基督教礼拜堂    在辽阳市东三道街34号市基督教会院内,占地3 564.5平方米,建筑面积1 782.5平方米,为辽阳市基督教活动中心,史称辽海教区辽阳中堂会。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英国基督教长老会派苏格兰人李雅各牧师来辽阳传教,在东三道街34号南建教堂。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被毁。三十三年(1907年),德教治牧师用清政府给李雅各牧师7 000两白银抚恤金建大礼拜堂,设计者是英国芦佐治工程师。大堂坐北朝南,总体为十字形罗马古圣堂结构形式,前厅宽敞,成民族宫殿式样,匀称分立4根油漆木柱。正门及东西边门成圆拱结构,上部为半圆花岗岩凿成弧形拱窗,下部为油漆木门。正厅高7米,宽11米,长18米,可容纳400人。两侧备有柱拱三孔,分承上盖木石压力,新颖别致。中为讲坛,半圆拱连成一个整体,另有折射式4个小拱分别与前厅各砌体相连。讲坛两侧为东西两厅,长宽各7米,置有上呈拱形的木体便门。后厅长4米,宽10米,中间隔成两屋,为预备室。东西南三壁镶嵌木窗,过顶用花岗岩精凿弧形拱组成。堂外为中式青小瓦屋面,放射形铺开。上部为木石结构的钟楼,高12米,里面悬有铸钢大钟,为英国设菲尔市维克

  逊有限公司1881年铸制,重217公斤。顶端立红色十字架,高1.5米,为教会的标志。堂前修置小花园,春花秋果,柏叶长青,幽静清雅,同教堂整体构成风物景观。

  天主教堂    座落在辽阳市西四道街18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郭神甫主建。1913年,法籍雒化民神甫增修完备。

  天主教堂正门外接钟楼,钟楼高33米,外部三层。一层为四方柱形,东南西三面设门,向北入堂;二层四面雨淋窗,挂置青石板,上刻“天主堂”三个大字,内悬合金铜钟;三层为八角锥体,向上渐缩,塔尖高3米,上置十字架,迎日生辉。内分五层,每层均置圆梁,扶梯登绕而上,达女儿墙,城区风光多收眼底。

  钟楼北接大堂,堂长40米,宽12米,高10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风格为哥德式。正门对开,东西置侧门。中间两排立柱,每侧11根,把室内分成三通廊式。3盏明灯悬吊室间,辉照3条通道。北面设祭台,正祭台置耶稣圣心像;东侧副祭台置约瑟像;西侧副祭台置圣母像。台东壁开便门,与更衣室相接。更衣室面积30平方米,祭衣、花、蜡等祭品摆放有序。每至圣诞节,城乡上千名教徒前来聚会,举行宗教活动,庆祝耶稣圣诞。

  塔湾塔    位于辽阳县甜水满族乡塔湾村,建在石灰岩山岗上。是一座七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高18米,整体可分塔基、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塔基直接筑在30米高的岩石平台之上,高1.10米,每面宽2.13米,通体用砖直砌。束腰高0.57米,八面壶门各有砖雕坐佛,转角负重力士,往上斗拱承栏板,八面各一坐佛,转角立柱。塔身高3.76米,每面两倚柱收度明显。中间坐佛高1.45米,作手捧净水瓶、合掌等不同姿态。左右飞天,八面各作站立、卧式、舞带、手捧莲花等不同姿态飞舞。垂幔式宝盖在其上。第一层塔檐砖雕斗拱出木椽,往上各层出檐均用六行砖叠涩砌筑,层层内收,八角攒尖收顶,各层角檐均悬风铎。塔刹砖砌宝瓶,瓶上为刹杆,中穿石珠。坐在莲花刹座上。

  塔为辽金所建,后经明清补修,塔旁有辽金庙址砖瓦遗存。1983年11月4日,辽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阳白塔    座落在中华大街一段北侧白塔公园东南隅。是一座佛舍利塔,原称广佑寺宝塔,因塔身涂有白垩,俗称“白塔”。

  塔高70.4米,8角13层,为垂幔式密檐砖塔。由下而上可分台基、须弥座、塔身、塔檐、塔顶、塔翻六部分,台基高6.4米.圈长80米。直径25,5、分2层。下层台基高3米,每边宽22米;上层台基高3.4米,每边宽16.6米。须弥座高8.6米,向上渐缩,外面青砖雕有斗拱、俯仰莲,斗拱平座承托塔身。塔身高12.6米,8面柱形,每面置砖雕佛龛,高9.375米,宽7.55米。龛内坐佛高2.55米,其中头部0.5米,身1.15米,莲花座0.9米。两侧砖雕胁侍高3.25米,宽0.97米,足踏莲花,双手或捧钵,或持莲合十,神态可掬。龛上宝盖,璎珞四垂,左右上角,飞天一对,长1.6米,飘然平飞。正南斗拱眼壁,横陈木制匾额4方,高0.5米,宽0.4米,上面雕刻“流光碧汉”4个楷书大字。塔身上部为密封塔檐,高26.1米。一层檐下有木质方棱檐椽,椽上斜铺瓦垄。第2层至13层逐层内收,各层均有涩式出檐,每两层之间置立壁,壁悬铜镜,共镶96面,映日生辉。8角外翘,飞椽远伸,椽头下系风铎,共104个,迎风清响。塔顶为砖砌覆钵及仰莲,高6.8米,上拴8根铁链,每根长14.15米,分别与8角垂脊宝瓶相连。塔刹上竖刹杆,高9.9米,直径0.9米,中穿宝珠5个,火焰环、相轮各1个。宝珠鎏金铜质,周长2.94米,高0.8米。宝珠下系焰环,周长2.3米,相轮在2至3宝珠之间。刹杆帽为铜铸小塔,巍然云天。

  关于白塔的始建年代,从塔顶上重修广佑寺宝塔碑记上有二说。一说始建于唐。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碑载:“辽阳城外西北隅有塔,考诸古传云:‘始建于唐贞观乙巳’(645年),……中间历宋辽金元,因坏增葺,代不缺人”。另一说始建于辽。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十五日所立塔上铜碑中记载:“盖塔自辽所建,金及元时皆重修”。辽阳白塔是辽阳古文化的丰碑,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公塔    座落在辽阳市东7.5公里唐户屯清云山南坡永宁寺塔院,系明代高僧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广佑寺住持释道圆墓塔。明正统七年(1442年),释道圆弟子行平率师兄弟及徒子徒孙81人所建。永宁寺塔院先后建有7座僧塔,圆公塔为大,居塔群之中。塔高6米,由石块加工砌叠而成,自下而上分4部分。塔基0.6米,青石砌成,现已下陷与地面相平。塔座下面是较薄的石刻莲瓣,中间为8面须弥束腰,塔檐刻石斗拱,须弥束腰,正南面镶嵌《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广佑寺住持圆公塔铭》刻石。塔身的塔铭刻石长方形,淡青色页岩,高1.7米,宽0.87米。正文20行,满行78字,楷体,天台师鉴撰文,行荣书丹。铭文约1 500字,记述释道圆一生弘法活动。塔八角七檐,由下至上,逐层内收。该塔是辽阳市保存下来的一座明代女真族高僧墓塔。1981年5月25日,辽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喇嘛塔    位于辽阳老城小南门外喇嘛园村莲花寺后,有清初西藏大喇嘛法师斡禄打儿罕囊素的喇嘛塔园。囊素喇嘛原在蒙古科尔沁部卓锡,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迎至辽阳。备受宠荣,褒嘉庄田,使命恩养。死后,努尔哈赤敕命建塔。因当时正忙于征伐,权葬于城南参将哈纳之园屯: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秉承太祖遗命,瘗骸骨,建塔立碑,设僧监守,拨官银祭祀。康熙三年(1664年),又在塔园南建莲花寺,增大祀典,为囊素喇嘛“祈福”。塔园朝西,寺朝南。各自成组,又各自有别。

  大喇嘛塔是典型的藏式喇嘛墓塔,居塔园正中,砖筑,全高6.06米。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立于塔前,建有碑亭、石供台。塔园为长方形,石砌高台,门西向,台高1米,长30米,宽15米。台下西侧,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立《大喇嘛坟塔》碑,追记其事。

  建塔是由“白喇嘛奏请”,“皇上敕旨、八王府令旨”,总镇佟养性督理工程:碑阴百人列名官员,其中之曹振彦,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高祖,当时任教官或致政。顺治时,任过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大同府知府、两浙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

  曹雪芹高祖曹振彦在辽阳碑上题名,引起红学家的关注。经考究,确认曹雪芹祖籍在辽阳。

  普公塔    座落在宏伟区曙光镇峨嵋村,始建于1939年,系民国时普公和尚墓塔。塔高4.1米,6面密檐、青石精雕。由下至上,分塔基、塔身、塔刹3部分。基座高1.3米,分五层。塔身高1.4米,6面,正面龛置龙头,龛内镌刻:“曹洞正宗二十二世应真堂上济下生普公老和尚之塔”。其它5面镌刻龙狮鹿松柏等图案。塔顶高1.4米,斜铺瓦楞,交脊下伸,外镶龙头,口衔风铎;塔刹为宝瓶,瓶上置仰莲,莲上石刹杆,杆穿2个石珠。通身玲珑有致,古朴多姿。1984年太子河区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佛舍利子托天宝塔    座落在辽阳县下达河乡下涧村龙峰寺东北山坡之上。1999年始建,占地320平方米,高21米,舍利塔的基础勘察和建筑设计,由冶金部东北岩土工程勘察公司和北京市中兴建筑设计事务所专家及专业人员承揽。由下至上分台基、须弥座、塔身、塔檐、塔顶、塔刹6部分。塔内中空,分3层,每层置佛像。建筑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外罩汉白玉浮雕,是集汉、藏、印三种建筑风格合一的舍利塔。塔名释迦佛舍利子托天宝塔,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塔中佛舍利由北京正慈精舍释弘道(俗名爱新觉罗·毓从)和五台山望海寺释本如赠送,塔耸云天,下可俯览龙峰寺全貌。

 

中共辽阳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