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先锋 >> 人才工作>> 人才工作新闻

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辽宁以人才振兴引领全面振兴新突破

“兴辽英才计划”人才和团队数量突破2500人(个);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387人,同比增加1909人;新增两院院士6人,居全国第四位,创下近年来最好成绩,其中5人出自“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2个团队和3名个人获评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奖……

“山海关不住,孔雀向北飞。”2023年,我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优化人才环境为基础,持续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新创业平台,“兴辽英才计划”成果丰硕,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化人才高地雏形初现,各类人才在辽沈大地竞相成长,成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力量。

创新评价机制 提升政策温度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基础在人才、动力在人才、希望在人才。2023年,我省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把“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为50项重点任务之一,积极融入国家人才发展“3+N”战略布局,将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作为总抓手,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人才振兴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紧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点任务,省委组织部会同教育、科技、工信、人社等9个部门,组织开展新一轮“兴辽英才计划”遴选工作,并首次推行用人单位自主举荐与统一组织专家专业评议相结合的遴选方式。

这一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度的建立,赋予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自主认定权,真正实现了“谁用人谁评价”“谁用人谁说了算”,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出更大用武之地、更多用武之机。2023年,“兴辽英才计划”共遴选产生1047名(个)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拨付科研经费和个人奖励3.87亿元。

优化升级服务保障,打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为更好地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投身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在对现有人才服务保障政策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我省出台《进一步优化“兴辽英才”等高层次人才生活待遇服务保障具体措施》及8项具体操作细则,推行人才住房安居、子女就学、医疗服务、便捷出行等优惠政策,全面关注人才“关键小事”,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2023年,我省总计投入4.8亿元给予人才支持奖励和服务保障;为470余名高层次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子女解决就学问题;分两批组织47名高层次人才休假疗养,组织900余人次高层次人才免费健康体检;有6000余人次高层次人才及家属通过“兴辽英才”电子凭证享受到景区免门票游览等优惠政策。越来越多人才感受到辽宁的爱才“温度”,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升。

拓宽视野渠道 汇聚八方人才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来辽宁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近1200名选调生怀揣理想逐梦辽宁,其中“双一流”院校人数占90%以上,数量和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吸引集聚40.1万名省内外高校毕业生留辽来辽,同比增长20.8%。

2023年,是人才与辽宁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之年。

这一年,我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拓宽引才视野和渠道,让更多人才汇聚到辽宁振兴发展的火热实践中,让更多千里马在辽沈大地竞相奔腾。

加强省校战略合作,汇聚高校人才智力资源。

1月28日、1月3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分别来辽,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更多“双一流”高校正与辽宁加强交流,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共筑校地合作平台、共续“人才振兴佳话”。

有了上一年的厚植沃土,省校合作在新的一年便早早繁花满枝。

为确保校地合作有序开展,我省成立工作专班,设置综合协调、科技合作、教育合作、人才合作等4个专项工作组,建立内部沟通、外部对接等6项工作机制。去年7月,我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商共推70项合作事项,其中,清华大学—鞍山乡村振兴工作站、清北学子“辽宁行”活动等31项取得良好进展和成效。

在深化与“双一流”重点高校交流合作过程中,高规格、大规模的集中入校宣讲持续开展。从去年9月起,省领导及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负责同志分别带队,先后赴陕西、上海、北京、浙江等15个省市和省内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34所“双一流”重点高校,大力宣传辽宁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和环境,集中推介人才及选调生政策。一路走来,广大学子看到辽宁识才用才的眼界和魄力,感受到辽宁渴求人才的真心实意、广聚人才的真招实措,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看好辽宁、选择辽宁。

深入开展“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一年来,组织重点企业到省内外高校现场引才的活动一场连着一场,仅在北京知名高校举办的“辽宁人才周”活动中,就达成来辽意向4万余人,沈飞集团、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等重点单位签约引进高校毕业生数量普遍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

首届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成为辽宁招才引才的全新载体。大会全职引进1.5万人,成功促成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5市签署人才合作战略协议。

聚焦振兴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

人才兴则辽宁兴,人才强则辽宁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离不开各方面人才的强力支撑。

一年来,我省把人才工作紧紧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项项事关振兴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一个个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创新现场,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人才项目设置聚焦产业发展。紧扣辽宁建设先进装备制造、石化和精细化工等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兴辽英才计划”推动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与辽宁振兴发展需要更相匹配。截至2023年,“兴辽英才计划”共产生4批2318名高层次人才和190个创新团队。近千名专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担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200余名人才领衔中试项目171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40余项,研发重大创新产品250余个。

平台是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一年来,我省加快创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浑南科技城、英歌石科学城两个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高地。以辽宁材料实验室、辽宁辽河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为主体的“辽宁实验室”,集聚相关领域顶尖科学家90余人、高水平科研人员400余人。

持续释放科教潜能,强化企业承载科技创新人才的主体地位。2023年,“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等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55.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8%。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05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0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十月稻田、微控飞轮实现我省“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3万家。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如今的辽宁,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新征程上,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到辽宁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必将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汇聚起磅礴力量,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崭新篇章。


中共辽阳市委组织部“12380”举报网站